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87(2 / 2)

加入书签

“什么事”

“恩师和皇祖母到底是何关系,为何要对弟子这般好”这个疑问已经困扰了他许多年,今日有了机会,那一定要问上一问的。

金台闻言一愣,那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伤感,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知道的人并不多,既然这徒儿问起,那就说说吧。随着金台的叙述,赵有恭听到了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秘密。

几十年前,二十四岁的金台客居少林寺中,当年他习武成痴,梦想着成为天下武学第一人。那一年春天,少林寺来了一个妙龄少女,这个少女持一把长剑,斗败了少林十四名高僧,差点让少林寺百年声誉毁为一旦,那一次,金台出手了,他打败了那个少女,并追逐那个少女而去。

金台一生见过的女人数不胜数,他出身名门,看上他的女人不在少数,可入他眼的却一个没有,直到碰上这个女人。一路追寻,后来才知道她叫李沧海。

李沧海是上天派到世间的仙子,她武学惊人,偏偏又温尔文雅、恬静淡薄,她因研习武学,找上了少林寺,偏偏又是个与世无争的女子。她一身洁白纱衫,就像一个未被尘世沾染的睡莲。仅仅一眼,就再也不能忘却,那份美丽,如洛水之神,长袖飞舞,翩若惊鸿,她的美如天宫嫦娥,大地诗章。

金台迷上了这个女人,本来一个美如水莲,一个英俊潇洒,他们完全可以成为一对神仙眷侣的。可金台做梦也没想到,在他最有希望得到李沧海的时候,另一个男人出现了。

这个男人叫赵仲铖,濮王赵允让之孙,那一年金台保护李沧海来到了濮阳卫河河畔,当时正值秋季,在河畔凉亭里,二人见到了正在研磨作画的赵仲铖。赵仲铖贵为皇族子弟,一身锦衣,濮王赵允让更是自小就为其孙找名师教导,所以赵仲铖不仅生的相貌不凡,举止更是优雅脱俗,自见了李沧海,如金台一般,赵仲铖也被这个人间仙子深深打动了,那一天他画了一幅画,画中正是沿着河边追逐水鸟的李沧海。当时的李沧海纯洁无暇,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动人。

李沧海留在了濮阳,金台也同样留了下来,在卫河河畔,赵仲铖与金台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天下武学第一人金台败得一塌糊涂,没有半点反抗之力。金台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败的,他不明白为什么武学天赋高觉得李沧海会选择赵仲铖。

当时,仁宗皇帝无子嗣,无奈之下,让濮王赵允让将自己的儿子过继过去,随后赵允让之子赵宗实改名赵曙,仁宗皇帝死后,赵曙继位,也就是英宗皇帝。赵曙继位,自己唯一的儿子自然被立为皇太子的,于是按照规矩,赵仲铖改名赵顼,连同家人搬到汴梁,继任皇太子,而李沧海也成了太子侧妃。李沧海知道自己的身份多敏感,所以她改了姓名,唤作朱婂儿,自此深居后宫,直到赵曙继任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宋神宗。

神宗宠爱朱妃,人所共知,不出意料,神宗皇帝晚年立了朱妃的长子赵煦为太子。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即使几位年长皇子就算不早亡,这太子之位也落不到别人手中。

神宗死后,朱妃看着幼子登基,心下也是欣慰的,长子赵煦也争气,主政后励精图治,继神宗变法,对外不再是软弱可欺,在他主政时期,打的西夏人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可惜好景不长,这个儿子英年早逝,当时李沧海想尽了所有办法,依旧没能保住他。哲宗去世,李沧海又没了神宗支撑,只能看着端王继位,如果仅仅这些,也就罢了,可那向太后和端王并不满意,他们深怕简王夺了皇权,千方百计害他性命。

李沧海一直暗中保护着赵似,可那个时候的李沧海因为神宗父子亡故,身子早就垮了,任她武学惊人,依旧治不了心病。弥留之际,她找来了金台,希望金台能保住赵似和唯一的孙子赵有恭,金台没有理由不答应,也是在那个夜晚,金台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输给赵仲铖。

对不住大家了,今个出门前忘记定时更新了,现在才更,请你们继续爱偶啊未完待续

第一卷 汴梁风月 第641章 不知如何是好

第641章不知如何是好

李沧海武学天赋惊人,她对功法的见解往往令人称奇,于是金台一直想方设法的勤练武学,意图用武功打动李沧海。可惜,金台绝顶聪明,对女人还是缺乏足够的了解。李沧海虽然有极高的武学天赋,但她对武功并没有多大兴趣,当年上少林寺连挑十四名武僧,不过是觉得有趣,验证下某种想法罢了。李沧海真正感兴趣的是儒雅文静,在逍遥派生活了十几年,她早就厌恶了大家为了一份武功争得头破血流的情景,如果金台没有醉心武学,给李沧海一份安定的生活,也许李沧海就不会选择赵仲铖了。可惜世上没有如果,最终李沧海改名换姓成了赵仲铖的女人,几年后还剩了两个儿子。

李沧海为人平和,心地善良,可有时候也有着许多的无奈,自从长子赵煦被立为皇太子之后,纷争就不可避免的找到了她,随着神宗父子相继亡故,李沧海的心房也垮了。她一直在暗中保护着另一个儿子赵似,可最终还是抵不住强大的皇室倾轧,临死时,李沧海唯一的念想就是留下一丝血脉,所以找来了金台。面对李沧海的请求,金台找不到拒绝的理由,金台入汴梁四天后,李沧海亡故。一年后,金台前去岭南寻找药草以供赵有恭强身健体,谁能想到他还没来得及返回汴梁,便出了变故,赵似被一杯毒酒送了性命。

从此之后,金台开始暗中保护赵有恭,并对他悉心教导,就这样过了十几年,知道赵有恭长大成人。

故事说完,赵有恭呆呆的坐在石头旁。一时间,他不知道该作何感想,没想到自己竟然是李沧海的后人。怪不得江湖中许多人去寻找李沧海,依旧找不到她的踪影。原来她改名换姓进了皇宫。都说小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那隐于皇宫呢脑海中依稀存留着一些关于祖母的记忆,那时候只是觉得祖母温尔文雅,样貌恬静,相比年轻时也是个大大的美人,可从没有往远处想过。她是李沧海,那个美如大地诗章的女子。如果不是她在弥留之际做下的安排,也许自己早就葬送于他人之手了。

“恩师,你老人家可是因为祖母的事才出家的”清冷的夜色里,赵有恭问出了一句非常不合时宜的话,这一问,金台明显的愣了愣,随后伸手敲了下赵有恭的脑袋。

河中清水悠悠,赵有恭枕着石头,金台端坐上边,此时金台面色犹如河中之水。淡然平静,话说当初跑到少林寺装和尚的时候,真有点赌气的意思在。那时候气愤异常。不知道李沧海为什么会选择赵仲铖,总觉得赵仲铖使了什么手段迷惑了李沧海。躲在藏经阁阅览天下武学时,金台无意中接触到了一本书法华经,随着深入读下去,原本充满暴戾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一本法华经,一看就是两年,不知不觉中,金台这个假和尚变成了真和尚。人世间少了一位开派宗师,多了一位默默无闻的扫地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