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33(2 / 2)

加入书签

奥尼尔也只能说个这样模糊的数字,直航队长艾迪根据当前的形势,快速地带着支援中队向油井外面跑去。艾迪带着突击队员跑到油井外面去了,难道他们不防守油井吗当然不是艾迪有自己的安排。

奥尼尔汇报完情况,就大声地对着自己周围的士兵吼道:

“兄弟们,检查弹药,准备战斗,节约子弹。”

“咔嚓咔嚓”

一阵拉枪栓的声音,所有的突击队员就默默整理弹药,比如把所有弹夹压满子弹,把手榴弹的盖子拧掉摆放整齐。

“咚咚咚咚”

苏联的骑兵越来越近了,地面的颤栗也更加剧烈,所有的“直航突击队”都把枪口对准了外面,手指放在扳机上,他们已经做好了完全的战斗准备。

卡扎菲在行军路上就把自己的进攻安排好了,全团一次性压上,不留预备队,首站即决战。

卡扎菲是打算乘敌立足未稳,兵力不强,一举冲入敌人阵内。如果真让卡扎菲实现这个战术目标,那“直航突击队”非全军覆没不可。

卡扎菲想法和战术安排的确不错,但是艾迪他们是依托油井布防的,油井后面就是钢铁的油井架子,难道骑兵冲进去撞钢架,所以卡扎菲这个策略的对“直航突击队”一点用没有。

可以说卡扎菲的进攻策略与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符合。如果“直航突击队”在宽阔的地方布防,那卡扎菲的战术才是成功。

近了,苏军的骑兵越来越近了,依稀的月光下,卡扎菲已经可以看到枪上刺刀的寒光,让卡扎菲万分奇怪的是这些德国佬的钢盔在月光下面一点也不反光,这让卡扎菲心中顿时生出了疑惑。

卡扎菲以前和是和德国军人打过交道的,他们的德式钢盔卡扎菲还亲自带过,德式的钢盔绝对要反光的。卡扎菲虽然心中疑惑重重,但他还是没有命令自己的部队停下来。

月光下,数千骑兵手拿骑枪,腰挎长长的马刀,排着三五百米宽的队列,对着“直航突击队”最突刺的油井冲去。

因为攻打这个最突出的油井,不会被其他油井防守的德军攻击,这个油井的位置十分的突出,距离其他油井的距离在一千五百米以上,卡扎菲选择的进攻点还是非常正确的。

骑在战马上的卡扎菲明白,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兄弟们,为了斯大林,为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把德国佬赶出苏联,杀”

“乌拉乌拉”

苏军呐喊着,纵马奔驰,如同汹涌的波涛一样,对着岸边的礁石冲击过去,那气吞山河的架势,仿佛要把前面的德军如落叶一般扫荡。

卡扎菲同样也是热血沸腾,从腰间抽出雪亮的马刀,那雪亮的马刀在惨白的月光照耀下,发出慑人心魄的寒光。

卡扎菲整个人贴在马背上,一手紧紧地握住战马的缰绳,那白色的战马仿佛明白了主人激情澎湃的战斗意志一样,更加放开了双蹄,风摩电驰地冲锋起来,卡扎菲只感觉到一阵莫名的快感。

求有经济能力的兄弟自动订阅下吧订阅太差就没有写作激情啊

462第462章 地 死战下

军人喜欢的就是这种感觉,这就是卡扎菲用刀而不用枪的原因,他更喜欢一刀劈下敌人头颅,然后看着敌人的尸体,喷着鲜血倒下的样子。

“哒哒碰碰轰轰啊啊嘶”

前面的德国人开始射击,40冲锋枪和g42轻机枪射出的子弹,在空中划出无数死亡的“火鞭”,只要被“火鞭”碰上,非死即伤,坠马下去,多半也是被自己这方的其他战马践踏而死。

卡扎菲感觉到德国人的火力实在是太凶猛了,好像他们每个人都在使用机枪一般,连绵不绝的弹幕,如狂风骤雨一般。

战马的嘶鸣,被击中兄弟发出的惨叫,无不撕裂着卡扎菲的心,不管是战马或者是兄弟,每一样都是卡扎菲的花心血训练出来的,就这么短短的十多秒,他们就的生命如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嘎然而逝。

心里在流血的卡扎菲,双腿一夹,马靴上的马刺让胯下的坐骑一刺痛,更加快速地奔驰起来,犹如那黑夜中的闪电划过。

远处的德军开始用迫击炮支援这里的德军,无数的迫击炮炮弹如同雨点一般,簌簌地砸落下来,那带着死亡的尖啸声,每一次爆炸都会带走自己的几名手下。

卡扎菲也不知道自己这边的牺牲如何,只是感觉到自己这边的前锋冲到德军前两三百米处就冲不动了,好像距离德军一百米到两百米的这个范围里面,就是一个死亡的漩涡,不管有多少人填进去,都没有任何作用。

卡扎菲当然不知道德国的40的冲锋枪的射程就是200米,g42通用机枪每分钟一千五百发的射速,让这个距离内的苏军战马或者人,只要进入了,绝对没有活的。

同时这个范围里面落下的迫击炮的炮弹也最多,如此情况下,苏军要想冲破奥尼尔他们的防线很难。

以指挥灵活多变著称的卡扎菲连忙大声吼道:

“兵分三路,兵分三路”

“哒哒碰碰轰轰滴答滴答”

“兵分三路,兵分三路”

在卡扎菲身边的士兵当然能听到卡扎菲的命令,但是远处绝对是没有办法听到的,所以他们也同时大喊起来。

这是骑兵在以古老的方式传递命令,如此轰鸣纷飞的战场,也只能用大家一起齐声大喊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了。

卡扎菲的骑兵团此时就体现出了他们刻苦训练的效果,几乎是刹那间,后面的部队就兵分三路,对着奥尼尔的油井冲锋而去。

“杀哒哒碰碰轰轰咚咚”

那杀声,冲锋枪声,机枪声,骑枪声,爆炸声,马蹄声,在惨淡的月光下交织成一片浴血的战场。

卡扎菲的骑兵团可以说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兵力,但这并没有让卡扎菲这些已经完全狂热的苏军退却,反而更加悍不畏死地冲上来。

此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