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50(2 / 2)

加入书签

这次欧战真的是把英国人花费了几个世纪才好不容易积累的财富给掏空了,用于在战争爆发前没有做好足够的战争准备,结果战争爆发后,英国人的军事行动就变成了烧钱。原来的世界头号债主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开始向世界头号债务国迈进。法国死光了年轻人,英国花光了钱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性的最真实写照。

而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打赢了德国佬的英国人最终也没能摆脱霸主地位旁落的命运,甚至因为战争加速了这个过程。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愈演愈烈,而英国人纸老虎的面孔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如果说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

满清八旗的统治地位在辛亥革命之后一夜崩塌,而依靠制度的优越性,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不得不开始走下坡了。

有远见的英国政治家们已经看都了这一点,因此他们纷纷主张提供三亿英镑给中国,以换取中国的出兵来和德国人进行消耗。这样的举动有二个好处,第一是避免英国小伙子在法国流更多的血,第二是通过这笔贷款进一步加快中国南方国民政府的崛起速度。英国在亚洲的扩张已经到达极限了,而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昔日扶植起来,用于对付俄罗斯这头野蛮贪婪的北极熊的盟友日本似乎越来越不好控制,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开始不断侵蚀帝国在亚洲的利益,尤其是英国在中国的利益。

现在居然只需要花3亿英镑就能把这帮可恶的东洋小矮子扩张的脚步挡在中国,对于英国人来说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英国的政治家们甚至为此暗自骄傲了一回,觉得东方那些黄皮猪实在是太好骗了。

而一直主张削弱中国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为此还遭到了英国白厅的训斥,不过朱尔典依然坚持认为,相对于目前跃跃欲试的日本,强大的中国更难控制,更有可能会威胁到大英帝国在亚洲地区的利益。相比之下,日本这帮小矮子固然嚣张的可恶,但是好歹还是有很多办法控制和打压的。

这份朱尔典的报告被王怀事领导的军事委员会电讯局截获,并一个字不少的翻译了出来摆在了王振宇的案头。王振宇草草的看了看,并没有生气,他甚至感觉朱尔典是个十分值得尊重的对手。

随着南北分治的持续,南北之间爆发战争的概率变得越来越低,青年军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压缩编制,虽然军官一个没减,但这也意味着青年军的晋升难度开始呈几何增长。而年轻人永远都是不安份的,于是越来越多的军官申请参加欧洲远征军。这个现象让王振宇很是满意,至少说明在和平的环境下,自己的军队依然保持了足够的锐气和进取精神。于是一个以远征军为基础,对青年军官兵进行轮战的思路出来了。。。

新年过后,胡汉民带头,同盟会系的骨干们提出要求选举国民政府第二任正式主席。同时改组国民代表大会、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军事委员会的议案也被摆在了台面上进行最后的讨论和表决。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些东西都会跟着国民政府约法,参政院和立法院组织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法,国民政府选举法一起被最后一届国民大会通过审核。

除国民政府主席一职存在重大争议外,其他诸位大佬的位置也都做了让各方都可以接受的重要安排:

国民政府主席:孙文王隆中,副主席:孙文王隆中,王振宇,章太炎。

参政院议长:梁启超,立法院议长:胡汉民,政务院总理:熊希龄国民政府主席团成员:孙文,王隆中,王振宇,章太炎,梁启超,胡汉民,熊希龄。

改组后的政务院组成部门:

政务院副总理:叶祖文分管财政,交通,商务、周质云分管实业,国土资源,农林、程德全分管劳动,教育,卫生、谭延闿分管城建,公安,司法政务院秘书长唐绍仪。

政委院委员名单:熊希龄,叶祖文,周质云,程德全,谭延闿,许崇智,郝兵,唐绍仪,张静江,廖仲恺,王正廷,张謇,蔡元培。

组成部门:中华银行联合储备管理委员会主席张静江虽然张静江一再反对组建这个机构,但是王振宇还是觉得让人品贵重的张静江来管理这个机构才是最稳妥的,所以连续一周约谈张静江,反复阐述其中的利害关系,好不容易才以不监管就是放任其危害为理由说动张静江出任该职。

财政部部长:廖仲恺,外交部部长:王正廷,国防部部长:许崇智,商务部部长:张謇,司法部部长:徐谦,公安部部长:郝兵,交通部部长:詹天佑,实业部部长:陈嘉庚,国土资源部部长:谭延闿农林部部长:林森,劳动部部长:汪精卫,卫生部部长:谢持教育部部长:蔡元培。

湖南省省长谭人凤湖北省省长杨永泰广西省省长王芝祥福建省省长萨镇冰兼任江苏省省长居正浙江省省长朱瑞安徽省省长陈仪广东省省长岑春煊江西省省长林修梅上海市市长刘鸿生南京市市长于右任武汉市市长王振邦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员名单:

委员长:王振宇副委员长:孙文王隆中国民政府主席许崇智分管国防部万耀煌分管总参谋部,秘书长赵恒惕常委会:王振宇,孙文王隆中,许崇智,万耀煌,马西成,李宗仁,徐源泉,赵恒惕,熊克武。

一级部:

国防部部长:许崇智上将;总参谋部总参谋长:万耀煌上将;

二级部军备部部长:马西成上将;武装动员部部长:李宗仁上将。

三级部陆军部部长:李烈钧中将,海军部部长:萨镇冰上将,空军部部长:杨逸仙少将,政治指导部部长:戴季陶少将,铁道司令部司令:宋显福中将,安保司令部司令:郝兵中将,军情局局长:何键中将,军事教育部部长:朱执信中将,宪兵司令部司令:杨万贵中将,作战训练部部长:徐源泉上将,军事纪律部部长:程潜中将,工兵司令部司令:胡立春中将,炮兵司令部司令:曾继梧中将。

最终国社党内各派在3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