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52(2 / 2)

加入书签

沉吟片刻道:“段大人,这样恐有损陛下威名,而且也容易让人诟病,你还需安抚百姓,另外我觉得燕皇一定会同意陛下的提议,在两国边境设立缓冲区,假以时日,谁还能挡住百姓的脚步”

段子长听了孙护的话,顿时恍然大悟,向孙护深施一礼道:“多谢孙大人提点,先前多有得罪,还望孙大人不要记恨”

孙护淡然一笑,道:“段大人多心了,我本一罪人,若不是段大人,恐怕陛下也不会用我了”

路强微笑着看着他们,待他们说完,才道:“你们觉得洛阳如何”

段子长还未说话,孙护已脱口道:“好主意”

孙护曾是洛阳太守,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评论洛阳了,而说起这个他曾经为官的地方,他更是两眼放光。

“陛下英明,洛阳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其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四周雄关林立,实乃天下之中,先祖也曾定都于此,陛下应早日还都那里”

不知不觉中,孙护已经融入晋臣的角色中去了。

其实关于都城之说,路强最早是比较属意静修老道说的长安,但经过这么长时间后,他却觉得站在现实的角度来说,洛阳其实更适合做都城。

只是这两个地方现在都不属于他的治下,所以不论是定都长安,还是还都洛阳,都是不现实的。

但只要慕容云同意将洛阳作为两国的缓冲区,那这件事就好办多了,到时候他自然有办法让慕容云将洛阳拱手相送。

见路强没有应答,只是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孙护顿时醒悟过来,难得地老脸一红,道:“陛下恕罪,是罪人多言了”

路强淡然道:“你很聪明,但你一定要记住一件事,就是在我面前不要耍心机,只要你诚心待我,我也一定会让你尽展所长的”

孙护心中一阵感动,躬身施礼道:“陛下放心,罪人从前走错了路,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为陛下尽忠”

路强点点头,继续道:“我会给慕容云去信,向他讨要你,这样就不会有人说我拐人了”

“陛下,那、那我呢”

段子长有些等不及了,脱口问道。

路强转过头面向他,语重心长地道:“我之前说过,是我们汉人的地方,我一定都要夺回来,如果你真心归附与我,那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等”

其实段子长说完就有些后悔了,因为刚刚孙护已经把厉害关系陈说明白了,这么问,也只是因为心急而已。

待路强说完,忙深施一礼道:“陛下安心,臣一定治理好上党,恭候陛下早日北伐”

第二百二十四章 缓冲区

拓跋珪终于退兵了,而这个时候,他与燕国的盟约却还没有签订。

可他是不得不走了,因为草原被祸害的不成样子,士兵的家园被毁,家人流离失所等等各种不利的消息,还是在大营内传开了,再不走,恐怕士兵就要哗变了。

按理说这个时候燕国军队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但现在他们已经被拓跋珪打的成了惊弓之鸟,根本不敢利用这个机会追击拓跋珪。

路强倒是想,却没有那个实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拓跋珪率军退走,要说现在最让路强担心的却是邓祥那五千孤军。

草原被邓祥他们弄得一片狼籍,拓跋珪现在喝他们血的心思都有,又是率大军安然而返,怎会不派兵围堵他们邓祥他们能平安返回吗

只是这个时候路强已经与邓祥他们失去联系,即便想接应,也无从下手,所以只能干等着。

慕容云听了冯弘回报说路强什么也不要,只希望在两国之间设缓冲区后,即惭愧又感觉有些过意不去,几乎不加思索,立刻就答应了这个要求,并派冯弘全权处置这件事,务必要达到路强的满意。

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补偿吧对于路强索要孙护的要求,更是毫不犹豫,事实上,他都快忘孙护是谁了。

于是孙护摇身一变,成了晋朝大臣,专职负责与燕国洽谈缓冲区事宜。

忙完这些,路强就准备率大军凯旋归去,他已经出来快两个月了,国事如何不说,家里的几个女人也快生产了,他必须尽快赶回去。

正如段子长说的那样,路强要走的那天,万人空巷,整个上党郡的百姓都出动了,夹道欢送救护他们、又给了他们希望的晋国皇帝。

这还是段子长早有准备,不然真有人要跟路强走了。

路强金盔银甲、跨下赤兔马,走在大军最前方,不时地挥手向四周的百姓致意,在他身后则是军容严整,杀气冲霄的三千铁骑。

铁蹄哒哒,四周回荡着百姓挽留欢呼的声音,忽然也不知是谁先带头,百姓成片地跪了下去。

起初路强不无作秀的成分,但随着感受到百姓真挚的情感,他的心也被深深地触动了。

走着走着,手忽然一伸,当先勒马站住,身后的三千铁骑也跟着一齐站住,动作整齐划一,仿佛一个整体般。

“上党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如此厚待与朕,让朕即感动又惭愧,请受朕一拜”

路强说着,在马背上向四周的百姓拱手作揖,随即又朗声道:“不论是那个国家的人,其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汉人有句话,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朕在这里郑重向你们承诺,今后不论你们遇到什么困难,晋国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着”

“万岁”

又不知是谁先带头,心怀感激的百姓们也跟着喊了起来,一时间声浪如潮,远远地传播开去。

这个场面如果被慕容云君臣看到,准保得昏过去。别国的皇帝在自己国内居然有这样的声望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该睡不着觉了

说完这些,路强才再次催动战马,率先打马而去,铁骑滚滚,一直驰向远方。

其实弄出这么大场面,固然有百姓自愿的缘故,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段子长派心腹人的煽风点火。他就是要让燕国境内的百姓知道,南边还有一个关爱他们的汉人皇帝。

随着这场大战的落幕,除了被祸害得破烂不堪的燕国,路强和拓跋珪都如愿以偿地交了手,虽没有分出胜负,但也算对彼此有了几分了解。

要说最失落的怕是姚兴了,这家伙一直惦记着在这场大战中分杯羹,可不论路强还是拓跋珪,都没有伤到筋骨,让他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

他倒是想趁机抢一些燕国的地盘,不过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先不说路强会不会再次帮助燕国,听说拓跋珪也同慕容云签了盟约。

万一他入侵燕国的行为惹怒那两头大老虎,再联起手收拾他,他可就大势去矣。

于是姚兴赶紧悄悄将聚集起来的人马又遣散了。

谁知没过多久,他就听说有一队魏军杀入边境,不过这队魏兵很奇怪,即不攻城掠地,也没有祸害百姓,抢到官府的给养后就走,一直到了秦、燕边境才消失无踪。

有人冒充魏兵在草原兴风作浪的消息,早有人禀报给姚兴,他才不信这伙人是燕军呢,同拓跋珪想的一样,他敢肯定这些是晋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