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216(2 / 2)

加入书签

当然,并不是要他一定心怀大志。“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是韩愈,不是曹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是范仲淹,不是曹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是岳飞,不是曹颙;“俱往矣,数风iu人物,还看今朝”的是,不是曹颙。曹颙,没有什么信仰,没有什么抱负,没有什么坚持,没有什么理想,也没有什么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因为根底里,穿越来的曹颙,就是个普通人。

只是,为了避免抄家灭族命运而努力经营的曹颙,和失去了目标动力、暂时只能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曹颙,确实是两种形象。前者的光华虽敛而犹明,与后者的平庸无奇毫无光彩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男人必须有事业、有追求。

而到这里,可以做一个总结。

满目灰暗噶礼不孝,白杨氏不贞。李家腌臜龌龊,令人发指。曹颂虽没有其他恶行,对生母也是不敬。兆佳氏因爱嫡子,贪利自私,行事狠毒。诸皇子眼望嫡位,心怀不臣。康熙戒备警惕,偏执多疑,喜怒无常。曹颙安于家室,随波逐流。其余众人,或庸碌,或消沉。百万字,竟无一抹亮色。

满目灰暗“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四个月,近百万字,长时间的“审丑”,我已经疲劳。

于是想问作者,为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写

想表达什么想说明什么想塑造什么想刻画什么

这样写,用意何在

揭露那些“丑恶”,展现那些“平凡”吗

如果是那样,何必写小曹,何必写江宁织造的曹府,何必写千古一帝的康熙,何必借用这样一个似曾相识的时空,何必铺设这样一个宽广宏大的舞台

世代官宦、天子近臣的李家,会有那样连衣冠都不披一披的禽兽满洲大族出身,高门大户主母,会是那样无礼少识的愚妇英明神武的圣祖,会那样喜怒不定,一心自怜垂老一群各自杰出的皇子,会那样惊恐惶惑,举止异常作者的笔锋,自觉不自觉地带出内心的倾向。满纸的低级阴谋,斤斤计较;满目的意气消沉,庸庸碌碌;兼带着那许多肮脏、龌龊、阴险、下作当着意描写这些、表现这些、强调这些的时候,作者,你在想什么

或许,会有这样的回答,或者有人这样解读:正是这些,展现了社会和人性的真实。而作者要表达的,也是这样一种真实状态。

然而,也如我一贯所坚持的,真实,可以呈现出多种状态,包含有多种形式。并不是只有灰暗才能表现灰暗,而真正的灰暗,往往并不以灰暗来表现表达。

表面上的繁花胜锦,光鲜明亮,往往更能衬托出内底里的污秽肮脏;而一片污泥里挺立出的一枝净莲,更可以显示出不染的风姿。

光鲜下的污秽,能使人触目惊心,心怀忧患,进而激浊扬清。而泥沼中的一股清流,便是黑夜里的一点灯光,给人希望,让人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以乐景写哀思,哀思倍胜之。真正会演喜剧的,倒是大部借助悲剧的动作。摇曳错落,光暗交替,才有完整的审美体验执着于直白的、单纯的、一贯的灰暗,局限了思维也降低了格调,同时,造成审美情感的疲劳。我想,这,或许是小说之所以渐渐下行。

读小说,故事情节是吸引,人物同样也是。前文说过,内容的日常琐屑,可以因为精彩的人物生出亮色。为一个喜爱的人物而坚持阅读完一部小说的情况再多不过。所以人物,才能列为小说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当小说字数突破百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