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609(2 / 2)

加入书签

排在第三位的中年人抢上来握住冯一平的手,“和冯先生在其它方面的成就相比,他在媒体界的这些成就,也有些相形见拙,不值一提。”

“你好冯先生,我是王鹤年,来自侨报。”

这是最亲近国内的一家报纸,“很高兴认识你,王总编。”

或许和创始人金大大有关系,明报的那位最儒雅,说的也最简洁,“很高兴认识你冯先生。”

对明报,冯一平的观感有些复杂,对金大大,那自是极爱的,但是,因为明报针对的主要群体是知识分子,而香港的知识分子中,有不少是以世界公民自诩的,而这些世界公民,肯定是受西方的文化影响最大。

所以,冯一平有时看到明报上的一些文章,感觉非常的理解无能。

大部分内地老百姓支持的事情,他们却往往会按西方的观念来解读,按照西方宣传的“普世观念”来解读,所以不少时候,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往往和内地的主流意识大相径庭。

打个简单的比方,我们觉得一加一等于二,但是他们标榜着以中立公正的立场,旁征博引,云山雾罩的分析一大通,最后非常专业冷静,不带一丝情感的得出一个结论:一加一的结果,其实可能是负数。

看了那些文章之后,会感觉那些文章,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一些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该争议地区的归属问题上,我们不持立场,我们支持双方和平协商解决该争议。”

但与此同时,已经通过其它管道,把他们“不持立场”的那一“争议地区”,明确纳入了美国的协防范围。

就是看似非常公正客观中立,但实际上,不管是屁股还是脑袋,早就是偏得不能再偏,歪的不能再歪。

当然,这样的文章,在明报里也不是多数,而且,金大大也说过,“报纸是老板的私器,不是公众的公器。”

作为一家公司,报纸首先需要考虑的,也是给股东带来回报,有时就难免要迎合自己的用户。

“那我就托大叫你一平咯,”星岛日报的老总编笑着说,“一平,纽约的两处中国城,你都去过吗”

“曼哈顿的,之前去过,昨天去了法拉盛,感觉非常亲切。”冯一平笑着说。

“那你对唐人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冯一平想了想,“总体印象,我感觉是比国内还中国。”

“哈哈哈。”大家都点头,不过,世界日报的总编觉得有些不对,这好像已经开始了采访,首先不是应该由他发问吗

“冯先生,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你目前可以说是世界年轻人里最成功的代表,同为华人,我们很骄傲。”

“那么,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持续提高,是不是会在很多领域,跟台港形成竞争在未来,是不是会抢走原本很多属于台港地区年轻人的机会”

第一百零八章 就这样把你征服

这个问题的问的还真是不过,冯一平也能理解,世界日报的老读者,就是那些人,他问的这个问题,应该是替那些人问的。

“首先,从我个人而言,我向来不推崇类似你死我活之类的观点,我认为那是非常过时的观念,现在的这个世界,包容性极强,容得下你,容得下我,也容得下他。”

“而且,如果把那些老观念延展一下,有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全死了,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能活,活得很好,更大的可能是,下一个倒下的就是你。”

“同时,如果你了解过我的经历,你会发现,我向来没做在一些已经非常热门成熟的领域发展,去抢比人的饭碗的事。”

“即使我们进入了酒店和零售这样的传统行业,我们注重的,也是快捷酒店和便利店这些原本的从业者并不注重的业态。”

“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在我们大规模投入的带动下,国内不管是快捷酒店还是便利店,这两年整体发展的都很迅速。”

“可以说,我们不但没有抢原本的那个蛋糕,还主动帮着把那个蛋糕做大了。”

这些话,是冯一平随随便便的靠在椅子上,以跟下属开会安排工作一样的口吻说的。

他是觉得,既然这个问题问的就不够端庄大气,那自己也没必要客客气气的。

“呵呵,确实如此,一平你这也是在践行你的蓝海战略。”星岛日报的郑老主编笑着插了一句。

“您过奖了。”冯一平说。

“但事情就是这样,包括我们涉足传媒业,同样没有在香港本地跟大家争那个本来就不够分的蛋糕,我们瞄准的,是全球市场。”

“虽然不敢居功,但不得不说,前沿杂志,抬升了香港整个传媒业的总体水平。”

“抢别人饭碗的事,我们是不干的,也没必要,做那样事,肯定是投入高回报低。”

“而且说实话,一些人护得紧紧的饭碗,我们还不一定看得上,世界范围内的贸易额,每年都在大幅增长,有的是机会。”

“四位总编应该也清楚,现在和十年前比,多出了多少新行业,对吧”

“同样,我和我的公司,不会进入一些现在很热的行业,我们希望进入的,是十年后社会和公众很需要的行业,是十年后会很热的行业。”

一直低着头做记录的世界日报总编抬起头,“言下之意,就是你和你的公司,能看清十年后的发展趋势”

“我们是有研究未来的走向,当然,我们不保证我们的看法是正确的,”其实当然是正确的,冯一平心说,“但是,我们定下来的方向,就是我们公司将来需要努力的方向,不管对错。”

“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的决策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能保证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不会犯错误。”

“再继续回到你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大家大可不必担心地区间的竞争,在未来,竞争是属于年轻人的,而不是局限于哪些地区。”

“另外,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本来就有一些问题,什么叫属于自己的机会”

“几位应该同样清楚,在这个全球联动的时代,我们都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连大陆篷农作物的价格,都受到美国这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何况其他的行业”

“我们更应该担心的,不是属于自己的机会和蛋糕被人抢走,而是自己的机会和蛋糕,所有的人都不屑一顾,那才是最糟糕的,那意味着你从事的行业,行将被淘汰。”

“就比如报纸,如果我们感觉不到竞争,长时间没有新鲜血液进入这一行业,那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纸媒已经走到了尽头。”

世界日报的总编辑,老脸有些微红,跟冯一平回答的相比,他的问题,确实太小家子气,不过,他还是认真的在做记录,至少冯一平把这个问题说得很透彻,那些持这样担心的人,应该会有个一个新的认识。

“说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