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8节(2 / 2)

加入书签

范学也不藏私,就在论台这边说起了他新研究出来的观星术。

论台本就是各家大佬展现实力,给自家私学打广告的地方,范学肆意的在台上倾吐着自家的学问,听得底下的人晕头转脑。

不止是范学的那一套观星术,阴阳家大部分的学问,都必须要精通数学才能听懂,那复杂程度,不是只学了基础数学课本的人能听懂的,这已经是更高端的数学领域了。

听完范学的诉说,一群人仿佛听了个寂寞,忍不住质疑道:“你说的这套方法,到底行不行呀?我怎么觉得不太实用呢?”

“行呀!怎么不行!我把这套方法告诉我的师兄弟之后,我的两个师弟,都已经乘船出发了!”范学骄傲的说道。

“他们这就出海了?为何?难道就不怕海上的风浪吗?而且就两个人……”

范学解释道:“我师弟他们准备一路西行,不改变方向,看是否最终能回到中原。用事实证明,咱们这片土地就是一个球形。”

这不单单是为了好奇而探索,而是为了自己坚持的学术理论,身体力行的去证明。

在座的很多人都是有自己坚持的,闻言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只是关心道:“他们用的是什么船,船上备了什么食物。准备得够不够充分?”

“小船全是我们从王上的造船作坊里买的,除此之外,我们还从作坊里买了一套净化水质装备。粮食没有准备太多,但准备了渔具,到时候可以在海里钓鱼……”

听出范学透露出来的信息,其他人都好奇的问道:“王上知道你们的事情,还把船卖给了你们。”

“不仅如此,王上还和我那两位师弟私下聊了聊,我看他们出宫的表情甚是兴奋,王上对他们的帮助,应该不止是船而已。”范学提起这件事情,语气里满满的都是感激。

除了船,那就是海图了,一时间,众人心里都有些羡慕。

红叶那一批出海的人里,除了蓝河卫掌握了航海的关键,其他人基本啥都不知道,红叶往哪儿指,他们就往哪儿走,海图什么的,在他们心里面根本就没有概念。

这种只有姜蓁亲信才知道的东西,她却直接的给了两个不认识的外人,这就让大家敬佩的同时,不得不起了一些其他心思。

“若是我等想要出海,去寻求王上的帮助,不知王上会如何?”

范学挑了挑眉,好笑的说道:“你可以试试?”

姜蓁之所以会帮他的两个师弟,是尊重他们的研究和探索精神。其他人能不能获得姜蓁的赞赏就不一定了。

果不其然,有位姜姓君侯因为这件事情求到姜蓁头上,却被姜蓁无情拒绝。

“连跟造船作坊买船都不行吗?”

“不行。造船作坊里的船,本就是不卖的。”姜蓁断然否定。

“那你为什么愿意帮阴阳家的那两个人?”

姜蓁:“我乐意。”

话说到这里,就说不下去了。

但得不到姜蓁的帮助,众人也不气馁,想出海的人依旧准备出海。

【好奇心害死猫。阿蓁一说外面还有更广阔的世界,一个个都憋不住了。】

【这不挺好的吗?以后全世界都是咱们的人。这就叫提前布局!】

出海的热潮,是从大学学堂里兴起的,但在全城都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学里的学生反而安静了起来。

秋月给名学生一人发了一张表,说道:“这上面的官员或者是衙门,是你们后面这一个月要待的地方,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你们需要融会贯通,在这里学以致用。”

“右相、左相、御史丞……这些官员都将会是我们的老师?”一众学生都瞪大了双眼。

这一波属实是他们高攀了呀。

秋月说说道:“算不上是老师,只是说跟他们学习一段时间。想去哪个衙门,或想跟着哪位大人学习,你们可以在表上写出来,最后我会把这些表汇总,交给王上。到时候王上和各位大人,会根据你们的选择安排。”

这种培养调教手下的事情,姜蓁和大家已经通过气,甚至连哪个学生会跟着哪位官员,姜蓁都已经安排好了,现在只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

毕竟那些学生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有秋月提供的情报,姜蓁都知道。

只是如今有三百多个学生,而姜蓁只会用一百多人,平白无故的淘汰人,对彼此都不太好,所以姜蓁给只能给那些落选的学生们安排一个‘运气不好,没被选上’的答案。

从自己在大学的待遇,这群学生就能看出姜蓁的重视,但能得到姜国重臣的亲自培养,一个个也都兴奋不已,赶紧在表上填写自己最想跟的那位大人。

【看这张表,颇有一种看他们填志愿的即视感。】

【虽然以后他们大概率会去各郡县做官,但大局观还是要在朝廷培养才行,好苗子就得好好栽培。】

【咱们之前准备的那份名单,都不用怎么改,微调一下就行。】

【那个殿试第一名郑青云选择了卫蝉哎,眼光不错。】

【这群人全都想往郭凡、左相身边凑,但其实只有卫蝉这个郎中令才是最接近阿蓁,知道信息最多的人。】

郑青云因为自己正确的选择,进入官场实习的第一天,就直接搬着行李进宫了,第二天早朝,甚至能站在殿外旁听。

而其他学生,这时候只能在各处衙门打杂。

“多听,多看,管住嘴。”卫婵把郑青云安排好,就进殿,准备早朝。

“青云明白。”

今日早朝比较热闹,都邑中尉在早朝一开始就向铁官发难,“军器的制造是重中之重,属于我们的那批精铁,为何迟迟没有拨下来。”

“军器重要,农时也不能拖延,秋收时候收割的农具也很重要……”

“若是产量不够,坊市内为何还有商人买铁?”

“这我可没有徇私,那商贾拿牛马换的,你再等一等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